前不久,日本广岛举行了原子弹轰炸80周年的纪念活动。日本首相在仪式上神情肃穆,声称绝不能让广岛与长崎的悲剧重演。然而这场本应属于日本国内的悼念,却引发了国际舆论的关注。令人意外的是,联合国也郑重参与其中,呼吁和平,悼念因核武器而逝去的生命。但他们似乎选择性遗忘,当年是谁在广岛和长崎上空投下原子弹,又因何而引发这一浩劫。对此,我国驻联合国记者徐德智在现场直言质问,打破了虚伪的沉默。
2025年8月6日,广岛再一次举办核爆纪念仪式。八十年前的1945年,美国向这座城市投下代号“小男孩”的原子弹,瞬间让城市化为废墟。据统计,当日死亡人数高达7.815万人,最终造成超过20万人的伤亡。三天后,代号“胖子”的第二颗原子弹投向长崎,使日本再一次尝到核爆的毁灭性打击。仅仅六天后,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,至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,二战也由此落下帷幕。广岛与长崎因此成为人类历史上首批遭受核武器轰炸的城市。
不可否认,这场灾难让无数无辜平民丧生,悲剧令人心碎。然而事实也不容掩盖:正是日本长期发动侵略战争,导致自己最终成为核打击的目标。尽管日本政府每年都会在8月6日和9日举行纪念活动,借此呼吁和平,但他们始终未能真正反思自身的侵略行径。相反,日本习惯以“受害者”的姿态出现,却鲜少提及他们在亚洲犯下的滔天罪行。靖国神社的存在更暴露了其虚伪,他们为加害者立碑,却从未为被日本侵略战争屠杀的亚洲民众修建过一座纪念馆。
展开全文
更加讽刺的是,联合国在广岛核爆八十周年之际,不仅发来视频致哀,还由秘书长公开呼吁“无核世界,和平、人道”。这样的表态看似高尚,但无形中给了日本扮演“二战最大受害者”的舞台,反而掩盖了其作为加害国的历史责任。央视记者徐德智忍无可忍,当场发问:“是谁炸的日本?”面对这一直击核心的问题,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法尔汗·哈克一时语塞,只得答出“美国”。然而真正让对方难以回应的,是随后的第二个问题:“为什么日本会成为目标?”这一质问,让现场陷入沉默。
日本80年来反复强调自身的苦难,却从未回答为何偏偏是广岛与长崎成为核武器试验场。如果没有对中国及亚洲发动残酷侵略,如果没有大规模屠杀与扩张,日本是否会遭到原子弹轰炸?中国有句古话:“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。”日本在国际上频频以“受害者”的身份博取同情,却刻意淡化其加害者的身份。这样的自我包装,既是对历史的篡改,也是对无数遇难者的亵渎。
实际上,正是两次核爆才彻底击碎了日本的负隅顽抗,迫使其无条件投降。如果没有广岛与长崎的惨烈代价,二战或许还会拖延更久,世界的和平也不会那么快到来。联合国此时以此为由大谈核裁军与和平,固然初衷值得肯定,但如果脱离背景,忽略日本自身的侵略责任,就难免显得空洞而虚伪。
对于日本而言,纪念广岛和长崎不该只停留在自怨自艾,而更应是深刻反思与真诚道歉。只有正视过去,承认侵略,才有资格真正谈和平。否则,日本再怎么高调纪念,都只会让人觉得荒唐。若要说2025年8月9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,它属于全世界——不仅要记住日本的劫难,更要记住其侵略史与给亚洲带来的深重苦难。八十年过去了,日本若还在掩盖罪行、转移视线,那么所谓的“和平倡导者”身份,终究是自欺欺人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